服務熱線:021-56572786 13816130886
CMA室內空氣檢測-汽車檢測-公共場所衛生檢測-裝修甲醛污染檢測-室內甲醛檢測 測甲醛 水質檢測 潔凈室檢測
上海市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電 話:021-56572786郵 編:200030Email:hrcoo@hrcoo.com網 址:www.cqnetbar.com
主持人:我們先前是談現狀,然后我們談對策,最后我們談機遇,其實我們后面還埋了一個更熱門的話題,車內空氣質量的問題。剛才我們談了很多車外的,如何治理空氣污染的問題,機動車排放的問題,今年年初很多新聞媒體也非常關注,老百姓也特別關注,車內空氣質量的問題。從2012年3月1號起,由國家標準委和國家環保部共同發布了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這個指南對乘用車車內的八種有害物質要求進行控制,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烯、乙烯醛等,控制這些有害物質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有非常嚴重的危害,社會上都非常重視,未來的汽車消費者也會更加關注車內空氣的質量。今天我們非常榮幸請到了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主任宋廣生先生,給我們談一下新車的車內空氣污染狀況以及污染控制的主要對策。
宋廣生:大家好,很高興參加這個論壇,12年前搞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時候,是馮波處長領導我們去做的。過去我們是做室內空氣質量的,但是我們做了這件事以后就發現室內和車內都有同樣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熱點,但這個問題發生變化,剛才各位領導談了大氣環境的問題,特別是環保部在這里面我覺得做了很重要的一項工作,不光是光了車排放的問題,還管了車內空氣質量的問題,這也是環保部做的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2003年,北京發生了一起奧拓車苯中毒的事件,有一個女同志開奧拓車,最后得白血病死亡了,最后檢查出車里空氣質量有問題。但當時法院判的時候說這個東西不能判,因為沒有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所以消費者就敗訴了,敗訴以后豐臺區法院的主審法官給國家,包括環保部和標委寫了一封建議函,建議制定一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從這個事件開始,環保部做了八年相關工作,在這以前國際上沒有可以參考的標準,而且做標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去年3月1日,國家出臺了一個《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指南》,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對車內空氣質量做評價標準,在座的可能有汽車廠家的同志,也有汽車內飾件企業的同志,標準發布以后我們的單位特別忙,每個月都要參加相應會議,都要請我們去宣傳這個標準,講這個標準的要點,講怎么去執行。但這里我敢講,主要的功勞是咱們環保部的領導,而且這個標準是環保部和國家標委共同發布的。
這個標準發布以后,一年多了,這段時間實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個是說明政府對車內空氣質量重視了,第二個,喚醒了消費者對車內污染防控的意識。今年3-15,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去年整個一年統計的汽車質量的四大問題,有哪些問題,一個是變速器的質量問題,第二個是汽車輪胎的質量問題,第三個是汽車安全氣囊的問題,第四個質量問題就是汽車車內空氣異味的問題。再一個大家注意,315前后中央電視臺連續三次報道豪車里的污染問題,涉及到奔馳、寶馬里面用的瀝青阻尼片,還報道了汽車方向盤,汽車塑料里的多環芳烴的問題,都把汽車質量的問題提到了全社會很關注的問題。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董揚秘書長也介紹了一些情況,現在老百姓買車不單要看車型、價格、質感,還要拉開車門聞聞氣味。
現在還有鬧得最兇的就是奔馳車的車內空氣問題。在深圳,幾百個消費者維權,現在搞的北京奔馳銷售量大幅度下滑,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當然這個問題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只要一有車展,消費者就到車展上去,穿著T恤,打著雨傘,上面寫著“有毒”,所以這個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了。我們從08年開始和江淮合作,我做調研,后來寫了一本書,叫《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現在很多汽車企業都在做這項工作,控制車內污染問題,這是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在發展當中的一個問題。咱們叫可持續發展,再一個叫“責任與未來”,你要生產一款對消費者健康沒有危害的汽車,這是咱們汽車企業和咱們汽車內飾件企業都在做的一項工作,汽車污染的來源我們也分析,有很多。
第二,汽車內飾材料,咱們在座很多汽車企業都知道,上午領導也講到,汽車現在發展趨勢叫輕量化,就是非金屬材料要使用得越來越多,越多的非金屬材料,塑料、皮革、紡織品、橡膠都會揮發有機物。這些材料在車里面的結合都會用大量的膠黏劑,這些都會增加車內的污染問題,但也有人,是不是高檔車不出問題,低檔車出問題,李書福曾經講過,你買他的低檔車可能就不會有問題,現在報問題的還都是一些豪車,出問題的比較多,所以這里面有這方面的問題。
同時還有第三個技術,所有的內飾材料都是按照歐盟食品級的標準生產的,所以它保證了車內空氣質量的干凈,你看在網上所有賣沃爾沃車的都打這張牌,我保證在我的車里能夠享受真正的空氣質量,也有很多部門在做檢測,這也是現在比較亂的一個環節,去年標準出臺以后,很多網站、媒體都在炒作車內空氣質量,找一些小的檢測機構,用點兒檢測管、甲醛測試儀測一些車內空氣質量,這種檢測是很不規范的,但很多廠家也都被檢測了,有時候檢測好了給你張牌,檢測不好給你個黑名單,但這種事現在比較亂。
現在大家在呼吁,咱們國家標準當中涉及產品安全、人身健康的標準一般都是要定成強制性標準,現在大家都在呼吁能不能把這個標準變成強制性標準,一個是兩會上很多代表呼吁,還有中消協22家消費者聯盟也在呼吁。現在很多車企,包括李書福說應該做成強制性標準,他有準備,同時還有一個最大的能夠促進這個標準變成強制性的基礎條件,就是去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一個車內空氣質量的相應標準,過去這個是沒有的,現在這項工作,正好前段時間開會遇到環保部主管這個標準制定的裴處長,說現在已經列入環保部計劃了,明年要把它列入強制性標準的制定計劃,不單把標準做成強制性的,還要增加當中的一些檢測項目,但是實施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但我覺得有一個過渡時期很好,最近我們和汽車企業聯系比較多,而且大家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用一些水性的材料,沒有污染的材料,過去是沒有目的使用的材料,只看舒適性,表面材料的強度,現在大家會有意識的按照污染控制的標準來選擇進入車內的材料,包括車內的工藝,現在很多汽車廠,我不用膠了,我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包括焊接的方法來解決車里配件固定的問題,這些都是有意識解決的方法,包括給汽車提供的塑料,現在都有廠家研究出低VOC的塑料,或是低VOC的膠黏劑,所以這塊如果有政府部門領導,有企業的努力,這塊工作我覺得應該是好的消息,可能比剛才說的消息,沉重的消息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