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021-56572786 13816130886
CMA室內空氣檢測-汽車檢測-公共場所衛生檢測-裝修甲醛污染檢測-室內甲醛檢測 測甲醛 水質檢測 潔凈室檢測
上海市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電 話:021-56572786郵 編:200030Email:hrcoo@hrcoo.com網 址:www.cqnetbar.com
中石油7個油氣項目被指違法環評,一紙舉報函已送至環保部。
2013年8月26日,環保組織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兩江環保中心”)將新疆正天華能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天華能”)掛靠、借用環評資質涉嫌違法環評一事,舉報至環保部及新疆環保廳。
舉報信稱,“在并未取得建設項目環評資質的情況下,正天華能通過掛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并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技術咨詢中心等機構,違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業務。”
在此次舉報中,正天華能涉嫌違法的環評項目共計9個,其中有7個涉及中石油公司位于新疆的油氣工程。據悉,環保部環評司官員給予“兩江環保中心”的回復稱,已啟動調查程序。
兩江環保中心表示,是在完善“環評公眾參與網”的日常環評信息檢索時,發現了正天華能涉嫌違法為中石油等公司出具環評報告事件。該中心是依法成立的非營利性環保組織,致力于工業污染防治,通過污染源監測調查、督促環保部門行政執法、環境影響評價第三方監督審核、督促政府與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等手段,達成削減污染的目標。
在兩江中心看來,中石油違法環評事件僅是國內建設項目違法、違規環評中的滄海一粟。短短數月,兩江環保中心發現的違規、違法環評案例難以計數,眾多大型央企、國企牽涉其中,能源、化工、地產等資金密集型行業成為違法環評的高發區。
“假環評公司多如牛毛,即使在取得合法環評資質的公司中,有違規案底的數量也超過了1/3。”兩江環保中心負責人向春對本報記者表示:“中石油等眾多大型央企位列其中,違規、違法環評現象泛濫,已達到不分企業性質的地步。”向春同時兼任環保組織阿拉善SEE的項目經理。
假借資質“真環評”,中石油7項目涉案
在舉報信中,中石油涉嫌違法環評的7個項目均位于新疆,其余兩項目為《克利達公司烏爾禾分公司含油泥沙生物修復及綜合利用項目》和《和布克賽爾工業園區規劃項目》。
上述9個環評工程均由正天華能具體實施,該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冊地烏魯木齊市蘇州東街568號金邦大廈16-A6室,法定代表人李紅旭。(機構代碼:78179730-6,營業執照注冊號:650000059008948。)
本報記者發現,正天華能官網寫明可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掛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持有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甲級證書(國環評證甲字第1037號),并且其網站“環境影響欄目”下設置的環境影響評價子欄目公開了15個環評項目。
但據查,該公司并不具有合法的環評資質。記者查詢環保部數據中心發現,正天華能未取得環境影響評價資質,沒有注冊環評工程師;從該公司工商登記注冊信息也可看出,其法定經營范圍僅有環境影響評估咨詢、節能技術服務等五項經營許可,并無出具環境影響評價的資格。
此外,正天華能宣稱的“掛靠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并持有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甲級證書(國環評證甲字第1037號)”內容也與事實不符。
據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環評資質證號為國環評證甲字第2406號,并非國環評證甲字第1037號,事實上,國環評證甲字第1037號為原石油大學(北京)的環評資質證號,目前該環評資質證號下無環評單位。
兩江環保中心丁文章告訴記者:“該公司網站‘公司簡介’欄目下介紹掛靠的環評單位資質失實,有涉及借用或掛靠石油大學(北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技術咨詢中心等其他環評資質的可能。”
“無論是環境管理部門還是工商管理部門,均沒有提供該公司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資質。”向春告訴本報記者:“但正天華能卻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業務,編制的環評報告質量令人擔憂。”
事實上,不具備環評資質的正天華能從2007年起一直在進行環評業務。
記者查詢發現,僅舉報信中提到的9個涉嫌違法環評的項目,均在網站進行了環評公示,其中甚至包括新疆環保廳的官方網站。時間跨度從2011年2月15日至2012年9月25日。
其中,《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魯克沁油田中區聯合站污水處理裝置擴建項目》、《烏爾禾油管清洗維護車間項目》、《克拉瑪依風城油田污泥污水回收處置項目》、《克利達公司烏爾禾分公司含油泥沙生物修復及綜合利用項目》及《和布克賽爾工業園區規劃項目》寫明環評單位為正天華能。
《哈拉哈塘油田哈6區塊產能建設項目》、《和田河氣田開發產能建設項目》、《塔里木油田克拉蘇氣田主干道路工程》及《克拉蘇氣田主干道路工程》寫明環評單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技術咨詢中心和正天華能。
舉報信稱,“上述多個環評報告沒有公示環評單位的資質證號,而公示的聯系人(王婭、馬勤學、劉麗娜)的環評上崗證均在正天華能取得,這進一步證明了該公司在開展環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