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境檢測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
電 話:021-56572786
郵 編:200030
Email:hrcoo@hrcoo.com
網 址:www.cqnetbar.com
一、 序言
室內空氣品質極大的影響人員的安全、健康、舒適和工作效率,是當前國際上的普遍問題,也是我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有效的解決我國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在目前狀況下,一方面需要加深室內空氣污染產生、傳播規律方面的研究,同時必須加強空氣品質控制策略的研究。針對空氣品質新興領域的特點,本文提出了目標合理化、技術簡單化、模式有效化、市場經濟化等方面的關鍵問題,通過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的建立和實施,有效地改變目前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的現狀,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生產效率。
二、 室內空氣品質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個成年人平均呼吸次數為每分鐘10~15,每次需要0.5升空氣,以平均70歲壽命來計算,每個人一生要用27萬立方米空氣。這些空氣進入人體內,在總表面積為60~80平方米的肺泡里,經物理擴散進入體內交換。由于現代人平均80%~9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可以想象在如此長的暴露時間,如此大的接觸面積下,室內空氣品質狀況對人們身體健康影響何等巨大[1]。
關于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起因,人們最初認識到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體臭是室內空氣的污染物,并提出通過通風來解決氣味問題[2][3]。20世紀70年代由于世界范圍的節能,建筑物加強了氣密性,減少了新風量。同時由于有機合成材料和新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室內空氣污染源大大增加。在19世紀70年代美國環境署對于選定性有機性揮發物做了調查,發現由于室內污染源導致的有毒有機性揮發物(VOCs)對于人員的暴露影響遠遠高于由于工業污染導致的室外空氣的影響[4]。而哈佛大學6城市的調查更進一步揭示了室內空氣污染包括粒子、硫酸鹽和氮氧化物等對于人員暴露的影響[5][6][7]。室內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引發了以下三種病癥:病態建筑綜合癥(SBS), 與建筑有關的疾病(BRI), 多種化學污染物過敏癥 (MCS)。
20世紀人類的平均壽命提高了30年,其中因為醫療醫藥發展的貢獻僅僅是5年,而25年的提高是因為衛生和公共衛生設施的發展和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和飲用水一樣都屬于衛生范疇。對于發展中國家,除去營養不良和水質問題,室內空氣品質是第三大危害人類生命的兇手,每年由于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導致的呼吸傳染病、肺癌、肺結核、哮喘等疾病,死亡人數超過200萬人[8]。對于發達國家,由于室內空氣品質導致的過敏、空氣傳染、肺癌、SBS等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統計, 美國每年因室內空氣品質低劣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00億美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表明我國每年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超額死亡數可達11.1萬人,超額門診數22萬人次,超額急診數430萬人。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僅1995年,我國因室內空氣污染危害健康所導致的經濟損失按支付意愿價值估計就高達106億美元。
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室內空氣污染降低的收益不僅包括健康因素,同時也包括非健康因素,Fanger [9]、Clements-Croome[10]發現室內空氣品質和工作效率具有顯著的相關性,Kroner[11]調查發現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可以提高員工2~16%的工作效率,Wargocki[12][13]在類似的試驗中同樣發現室內空氣品質的提高和通風量的增加可以明顯提高工作效率。
室內空氣品質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生產效率,室內空氣污染及由此引起的SBS、BRI等是當前國際上的普遍問題,也日益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在發達國家,通過特殊設計規范的實施是可以避免已經認識到的室內空氣品質問題,諸如霉菌、氡、有機性揮發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問題[14]。而在我國目前狀況下,一方面如何提升研究水平,揭示室內污染產生、傳播和治理中的規律;另一方面如何把已經認識到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在建筑的實施中避免出現已成為目前我國在此領域的關鍵問題。
三、 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與關鍵技術
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因素主要包括:室外空氣污染、建筑材料和建筑裝修材料、新風量、空調系統導致的霉菌、粒子等污染物、單區域和多區域的氣流組織、家具家電辦公設備,室內燃料燃燒和烹調油煙、家用化學品、吸煙、人員活動等。而建筑物的實現主要包括規劃設計、施工、驗收評估和運行管理階段。在建筑物整個實現過程始終貫穿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是解決目前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中比較可行、有效的手段。
1、 施工階段室內空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
表2 在施工階段室內空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
|
||
工藝
|
過程
|
設備調試
|
合理施工, 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含有甲醛等
|
規范施工,潔凈施工,避免材料與結構造成的塵埃等的積聚等
|
系統運行參數與設計參數相符等
|
2、 驗收與運行管理階段室內空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
表3 在驗收與運行管理階段室內空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
|
||
室內空氣品質
|
通風系統
|
結果
|
1 檢測技術的應用
2 室內空氣品質評估體系的應用
|
1 新風途徑的檢查
2 通風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3 智能控制系統的調試、運行
|
1 污染源和污染途徑的整改
2 改善設備的確立
3 通風系統的整改
4 建筑和系統運行維護體系的建立和監督
|
一、 實施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的關鍵問題
控制室內空氣品質的關鍵是如何在規劃設計階段提出合理的措施,施工階段實施正確的操作,驗收階段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在運行和管理階段得到有效的保證。然而由于一些關鍵技術尚未解決,在實際實施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戰。
1、 目標分級標準的建立
我國地域寬廣,城鄉差別較大,建筑類型、氣候條件、大氣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迥然不同。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和規范在不同國家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對于不同地域也不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在我國目前階段,室內空氣品質在滿足衛生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建筑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和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室內空氣品質目標,相對應的不同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才能真正地在實際中推廣和應用。盡管在目前我國實行的GB50325-2001和GB/T18883-2002標準中提出了建筑分級的概念和指標,但是這些標準更側重于由于建筑功能的區別而進行劃分的。而對于具體建筑明確實現目標才是室內空氣品質防治和推廣的基礎。參照PrEN13779把室內空氣品質劃分為優良、一般、可接受、差四級的理念[15],通過對我國人群狀況、建筑狀況、人群暴露影響等方面的調查和室內空氣品質對于人員健康、舒適和工作效率的研究,提出我國建筑室內空氣品質的分級標準。
2、 建筑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家具家電、辦公設備的標簽分級系統的建立
建筑材料、家具家電、辦公設備等是建筑內主要污染源。目前的測試方法主要包括客觀測試和主觀測試,測試指標主要包括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甲醛等參數,目前關于測試方法和測試指標存在著較大的爭議[16][17]。因此一方面加深污染物釋放特性和污染指標“特征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建立建筑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家具家電、辦公設備“簡單化”的標簽分級系統,采用快速、科學的測試方法和計算方法,給設計師一個簡單易行的“設計手冊”,給消費者一個明確清晰的“購買手冊”是目前降低室內空氣污染、應用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徑。
3、 預測技術“平民化”
模擬和仿真技術的應用可以對建筑和通風設計方案進行優化,預測并可以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然而目前由于計算模型準確性、建筑材料特性數據庫缺乏、計算軟件使用復雜等原因,導致在設計階段的預測技術很難在實際工程中應用。因此,一方面需要在計算模型、軟件開發方面加深研究,同時需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建立材料、設備方面數據庫,從而把預測技術真正應用到設計階段,有效的規避和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的可能性。
4、 凈化設備標簽分類系統的建立
常用的凈化方法主要包括吸附凈化、光催化凈化、非平衡等離子體凈化、負離子凈化、臭氧、化學物去除劑、室內植物等。目前對于凈化設備的測試方法、中間產物、凈化負荷等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此導致的設計、預測和實際使用上都不太完善。所以在理論上需要進一步完善臭氧、離子等與污染物相互作用機理、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和科學的測試方法,而在應用上必須建立凈化設備標簽分類系統,給設計人員和使用人員一個“簡單的說明手冊“,從而保證凈化設備合理的使用,有效的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5、 投入產出評價系統的建立
室內空氣污染將導致人員疾病增加、醫療費用提高、出勤率下降和工作效率降低。一般情況下提高室內空氣品質總是伴隨著投資的增加,尤其是新風量的增大。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就是投入產出是否合理,這是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是否可以應用推廣中決定性的因素。目前在發達國家業已開始該方面的研究[18][19],而我國在該方面的工作尚未開展。因此在我國必須開展室內空氣品質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經濟技術分析,通過人群暴露影響的普查、系統初投資和系統運行費用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投入產出評價系統,從經濟角度引導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在業主中的接受和在建筑中的實施。
6、 建筑物規劃、設計、施工和驗收過程的保證機制
室內空氣品質的研究、設計等需要多學科人員的共同努力,包括公共衛生、醫學、建筑、建筑工程等。現狀是目前我國建筑從設計到交付使用中缺乏從事室內空氣品質工作的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的系統參與,同時目前的國家標準(如通風標準)很少考慮不同業主對于空氣品質的不同要求(如對于人員出勤率、工作效率等因素)。在這樣一種運行模式下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很難得到實施和保證。因此分析目前建筑從規劃到交付使用整個過程,從系統控制的角度出發,探索專業從事室內空氣品質人員和機構的運作模式,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從而保證室內空氣品質控制策略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