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021-56572786 13816130886
CMA室內空氣檢測-汽車檢測-公共場所衛生檢測-裝修甲醛污染檢測-室內甲醛檢測 測甲醛 水質檢測 潔凈室檢測
上海市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電 話:021-56572786郵 編:200030Email:hrcoo@hrcoo.com網 址:www.cqnetbar.com
【摘要】 目的 分析自然通風能有效的改善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醫院病房空氣質量。方法 通過對同樣大面積、每間病房同樣多的病人的多間病房進行通風前后檢測。結果 通風后比通風前空氣中的細菌數、相對濕度都有改善。結論 自然通風能明顯改善冬季北方地區醫院病房空氣質量,同時也能減少病人院內感染的機會。
【關鍵詞】 醫院病房;自然通風;改善;空氣質量
我國北方地區的冬季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為了保暖人們習慣緊閉門窗。長期關閉門窗,影響空氣質量,既增加病人院內感染的機會,也影響醫務人員身體健康。我們于200612,選取溫度較高,陽光充足的時間,對我科7間病房在自然通風前,通風30min以及通風2h后的相對濕度、CO2、細菌總數進行檢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監測內容與方法
1.1 監測方法 溫度、相對濕度測定使用于濕球溫度計;二氧化碳測定采用氫氧化鋇法;細菌總數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法。
1.2 采樣點、采樣次數及時間 隨機選取7間面積同為4.5m×4.5m×2m的病房,每間病房有3名病人,設內側、外側兩個采樣點,每天每個采樣點采樣3次,時間7∶00、8∶00、9∶00。在8∶00~9∶00間開小窗通風,小窗面積為0.3m×0.5m,2扇。檢測6d,室外溫度為-5℃。
2 結果
2.1 通風前、中、后病房溫度變化檢測結果 通風前、通風后溫度符合衛生學冬季采樣確保在18℃~ 20℃的標準。
2.2 通風前后病房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細菌總數變化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通風前后病房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細菌總數變化檢測結果(略)
表1可見,通風前相對濕度超過衛生學冬季采暖時保持在35%~ 70%的標準;二氧化碳超過衛生學病房允許量0.07L%標準;細菌總數超過衛生學冬季病房空氣污染>7000cFu/m3標準。通風30min、通風2h后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細菌總數與通風前比較,相對濕度分別下降8.5%、18.6%;二氧化碳分別下降16.3%、28.8%,細菌總數分別下降50%、80%。通風2h后的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符合衛生學冬季病房空氣清潔<4500cFu/m3的標準。
3 討論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冬季密閉狀態下的病房空氣中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細菌總數均超過衛生學冬季病房允許量,空氣質量較差。造成空氣質量差的直接原因:缺乏通風,不能增加氧氣量、減少二氧化碳量、降低細菌的密度、排出多余的水氣。北方地區的冬季氣候寒冷,室內外溫差可達30℃以上,室內溫度極易散失,因此人們將保暖看得尤為重要,“三分供暖,七分保暖”。為了保暖人們普遍忽視了空氣污染造成的不利影響。在醫院特定的環境中,空氣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媒介因素。文獻報道,我國院內感染的病例中,以肺部感染居首位,占醫院內感染總例數的23.3%~ 42.0%[1]。
自然通風是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細菌密度、排出多余水氣、補充氧氣的有效而簡單的方法[2]。冬季病房不能開窗通風,只能通過門或門以上氣窗與走廊進行空氣交換,這樣會將病房內的細菌排放到走廊,通過走廊內空氣流動,播放在整個病區甚至整個住院部樓內,增加不同病房、科室之間的交叉感染機會,而且換得的氧氣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也很有限,不能達到有效通風的目的。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小窗面積小通風量小,開窗2h/次,只在通風過程中室內濕度下降2℃,對病人影響很小,而通風換氣結果完全改善了病房的空氣質量,達到了衛生學冬季取暖的各項要求。因此醫護人員應向病人宣教有關院內感染知識,在室外氣候允許的情況下,冬季病房每天定時開小窗通風30min,更換室內空氣。此方法是預防院內感染的有效措施,也有益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